初二《水滸傳》優秀讀后感800字
推薦文章
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,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,寫一份讀后感,記錄收獲與付出吧。那么如何去寫讀后感呢?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初二《水滸傳》優秀讀后感800字,希望大家喜歡!
初二《水滸傳》優秀讀后感800字1
“紛紛五代亂離間,一旦云開復見天?!弊x了水滸傳,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, 受到了古典名著的熏陶,感覺都能從人物的話語中體會到人物的性格。魯迅曾經也說過,《水滸》的有些地方,是能使讀者有說話看出人的。
這本書大致講述了:北宋末年,皇帝無能,奸臣當道,民不聊生,在山東北邊,有一處水泊梁山,那里聚集了一百零八個好漢,替天行道,興盛一時,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,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后,接受了招安,并幫助朝廷征遼、平方臘,最后僅剩二十余人。由于朝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,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。
不必說林沖的忍辱負重,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,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,只說吳用的足智多謀,就令人嘆服。他為晁蓋獻計,智取生辰綱,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,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;他在宋江潯陽樓念反詩被捉,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,行刑時,用計劫了法場,救了宋江,戴宗;他在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,準備第三次攻打時,利用雙掌連或建立鏡像#環計攻克祝家莊;他在宋江鬧華州時,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,救出了九紋龍史進,花和尚魯智深。一生屢出奇謀,屢建戰功。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。宋江,李逵被害后,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,與宋江葬在一起。真不愧為"智多星"呀!
而這一切的一切,都來源于一個字“義”。義就是正義,孟子說過:“生,亦我所欲也,義,亦我所欲也;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水滸傳中的英雄,哪個不是義字當頭,為朋友赴湯蹈火,兩肋插刀,就只為了一個“義”字;為人民除暴安良,出生入死,也只為一個“義”字。由此可見,一個“義”字雖然只有三筆,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。古人舍生取義的人很多,如:文天祥、岳飛。他們不怕死么?他們為了正義,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,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,什么是不該做的,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。在現實生活中,義同樣無處不在,給老人讓個座位,給父母洗一次衣服,看到有人跌到了扶一下,這都是義。劉備說得好:勿以已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
一部《水滸》顯出英雄信念:替天行道,殺退朝廷官兵;
一部《水滸》展示英雄氣概:俠肝義膽,為民打抱不平;
一部《水滸》現出英雄本性:同甘共苦,聚義梁山水泊;
一部《水滸》寫出英雄精神:勇往直前,征討江南淮西。
初二《水滸傳》優秀讀后感800字2
讀過《水滸傳》的讀者都知道,梁山一百零八好漢中知名度比較高的最后的結果都不怎么理想,但是位列梁山座次第十名的小旋風柴進卻是一個例外,他不僅一生過得非常滋潤,而且最后也得到善終。對于曾經坐梁山鎮后軍寨第一把交椅 、三打大名府的梁山好漢柴進,宋廷似乎格外給予關切,不僅不追求,甚至還有些姑息的意思。
實際上,北宋政權對于柴氏是十分敬重的,這一點直接延續到南宋時期。關于對柴氏的恩待,是宋太祖趙匡胤留下來的遺訓。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掌握了軍隊的絕對統治權,逼迫年少的周恭帝柴宗訓禪讓,兵不血刃完成了王朝的更迭,死者唯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及其家人。但是對于韓通,趙匡胤不僅非常痛惜,還因此對殺了韓通的王彥升意見頗大,一直都沒有讓王彥升當節度使。這也可以看出趙匡胤的政治理念所在,他并不想對后周政權動手。即使是禪位了的柴宗訓,也被封為鄭王。開寶六年,柴宗訓英年早逝,年僅20歲,謚號仍為恭皇帝。
自此之后,趙匡胤就立了規則,不允許以后的趙氏皇帝對柴氏動手?!安袷献訉O有罪,不得加刑,縱犯謀逆,止于獄中賜盡,不得市曹刑戮,亦不得連坐支屬?!倍纬幕实垡捕甲杂X遵守這點規則,所以才有了后代柴氏家族的興旺。
眾所周知,柴進就是以一個富二代加官二代的形象出場的,他雖然不是什么朝廷重臣,但是地位卻十分崇高,而且很多時候他也不受宋朝官吏的約束,頗有皇族氣范。平定方臘之后,柴進為武節將軍、橫海軍滄州都統制。最后他因為當過方臘駙馬,擔心被貪官進讒,就辭官回鄉,得終天年。
講到這廂,讀者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,依靠謀反上位的趙匡胤,怎么會真的對柴氏格外恩待呢?事實上,趙匡胤是一個非常有政治智慧的人,而有智慧的人都懂得不把事情做絕的道理。趙匡胤雖然依靠兵權登基,但是他深知朝野之中許多勢力仍然心念柴氏恩德,與其斗得你死我活讓遼軍乘虛而入,還不如與柴氏和諧共存同享富貴,一起構筑一個強盛的王朝。事實上,大宋雖然存在諸多問題,但是仍然不失為中國封建史上的著名朝代,而這一點,與宋朝的治國理念是密不可分的。
初二《水滸傳》優秀讀后感800字3
《水滸傳》具體描寫的是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故事。因起義時聲勢極盛,就在民間產生了許多的奇聞異說,流傳中不斷得到無名作者的加工修飾。施耐庵就是在長期民間傳說、民間說話藝術和元雜劇水滸戲的基礎上加工寫定成書的。因流傳廣泛,被定為四大名著之一,與《西游記》、《三國演義》和《紅樓夢》并駕齊驅。水滸傳主要寫了108單將在水滸梁泊聚義后,受到朝廷招安,后來大敗遼軍,并在與方臘的戰斗中死傷大半。表達了作者對宋朝朝廷腐敗的憤懣之情,歌頌了勇于反抗封建統治的勇士形象,同時也印證了“那里有壓迫,哪里就有反抗”這句至理名言。
其實讀過水滸傳的人不難發現,水滸傳是由忠、孝、俠、義這四個字穿起來的。如果沒有忠,也就不會有梁山好漢保家衛國;如果沒有孝,也就不會有李逵獨斗四虎;如果沒有俠,也就不會有魯智深拳打鎮關西;如果沒有“義”,托塔天王晁蓋也就結識不了那么多好漢,也就不會有劉唐的投奔,也不會有智取生辰綱,更不會有梁山的聚義……
作者十分注重對人物的刻畫,傳神地表現出梁山108單將各自的鮮明形象,比如說文章的中心人物——“及時雨”宋江,宋江這個人的形象很復雜,也是作者刻畫最成功的一個人物,不能用一個準確的詞來形容宋江,我們可以說宋江生為反抗,也可以說宋江死為朝廷;可以說宋江足智多謀,也可以說宋江陰險狡詐;可以說宋江待人真誠,也可以說宋江陰奉陽違……
作者在故事情節的編排上也很是新穎,前半部分介紹英雄各自情況,后來這些英雄慢慢被穿起來:梁山聚義,朝廷招安,保家衛國,吊足了讀者的胃口,讓讀者像是坐過山車時一樣驚險、刺激、欲罷不能。
水滸傳的另一特點就是語言形象生動、細節描寫突出到位。比如說青面獸楊志北京斗武那一回,對周謹、楊志的外貌以及心理、動作描寫十分細致,巧妙運用對比手法,把楊志的寬廣胸懷與周謹的小肚雞腸形成鮮明對比,給人極其深刻的印象。
我十分欣賞梁山好漢的俠義,仗義疏財,若是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像梁山好還一樣俠義,我想也就不會出現老人在馬路山跌倒,卻無人敢扶的事件;若是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像梁山好漢一樣仗義疏財,我想世界上也就不會有那么多人由于饑餓而死亡。
“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”,讓我們一起翻開水滸,走進水滸,了解水滸!
初二《水滸傳》優秀讀后感800字4
《水滸傳》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,想必大家都讀過吧!
在《水滸傳》里的人物有魯達(魯智深)、武松、宋江、柴進、李逵……
在《水滸傳》當中的魯達,武藝高強,粗武鋼勇,他的武器是兩把斧子。而且他十分愛吃狗肉。甚至有一次,魯達要鎮關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。十斤骨頭斬成細末。鎮關西明白魯達來學自己晦氣。不愿干,魯達便把兩包肉末朝鎮關西砸了過去。鎮關西惱羞成怒,抄起剔骨尖刀,刺向魯達,魯達逃到街上。鎮關西追來,魯達就順勢按住他的左腳把他踢倒。
魯達踏住他胸脯罵道:“你一個操刀屠戶,竟然稱鎮關西,欺侮金家父女!今叫你嘗嘗俺的拳頭!”只一拳,就把鎮關西打得出氣沒有進氣了。
武松是一個硬漢,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,例如武松打老虎。這一天,武松搖搖晃晃上山,見一塊大青石,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會,這時忽有狂風刮來。武松心疑,又聽得背后撲的一聲,回頭去卻見一只吊眼白額大蟲(老虎),已落在背后!武松急忙一閃,閃到了老虎背后。大蟲見沒撲著武松,便前爪一搭地下,猛吼一聲,把虎尾一甩,武松又閃到了一邊。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時,雙手掄起哨棒,盡全身力氣一棒擊去,不料打折了旁邊的樹杈,哨棒一截兩半。大蟲咆哮,再次撲來,武松丟了半截棒,赤手空拳就勢按著虎頭。武松把老虎頭直往土里按,又舉起拳頭猛擊“大蟲”頭部,終于把“大蟲”打癱了。
李逵是沂水縣人,再戴宗手下當小牢子?!墩婕倮铄印肥且粋€很好的例子。李逵那天路過樹林子,忽見有人涂黑了臉,拿了兩把板斧喝令留下買路錢。李逵喝道:“你是什么人敢攔老爺去路?”那人說是“李逵”。李逵大笑,操起樸刀去戰假李逵,假李逵擋不住想逃,屁股已挨了樸刀,李逵搶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說:“老爺才是黑旋風!”然后挺著胸脯走了。
讀了《水滸傳》這部長篇小說,我仿佛認識了108個梁山起義的綠林好漢。從中讓我感受到了:我們一定要學那些正直、行善的人,不能學那些專橫跋扈、欺善怕惡的人。劉備說得好:勿已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
初二《水滸傳》優秀讀后感800字5
今天,我又讀了《水滸傳》第四十七回,其題曰:撲天雕雙修生死書,宋公明一打朱家莊。
本回主要講述的是:杜興介紹祝、扈、李三莊誓盟共拒梁山以及李家莊莊主李應,李應修書去朱家莊取時遷,被朱氏三杰臭罵一頓,扯了書札。李應與祝彪在獨龍岡交鋒,被射中臂膀,楊雄、石秀回梁山搬救兵。宋江帶兩路人馬到獨龍山安寨,派石秀、楊林探路,石秀在酒店遇到鐘離老人,問了盤陀路,方知白楊樹便轉彎才是活路,否則都是死路。楊林不知盤陀路被捉。宋江不見石秀、楊林,急于救人,殺奔祝家莊中計被圍。
雖然石秀綽號“拼命三郎”,可從本回中我們可以看出,石秀并不是一個只會用蠻力的人。他不僅武藝高強,且通曉人情世理,是個頭腦靈活,會運用智慧思考問題,解決問題的人。他不像楊林一樣只知道自己琢磨路徑,卻因此露出了破綻,被人捉住。他懂得問知情人,問好人,能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快得到答案,既不傷害自己,又不破壞大局,這樣一個石秀,是不是很聰明很厲害呢?難怪連金圣嘆都不禁贊嘆道:“石秀,機警之極?!逼鋵?,在現實的學習過程中,當自己苦思冥想一道難題卻始終不知方法,不曉答案時,不妨虛心地向身邊知情人士請教,再加以理解鞏固。這樣,不僅避免了錯誤的發生,還能在得到答案的同時,學會這種類型的題目,保證下一次的成功,何樂而不為呢?
看完這本書,我覺得只有一個字形容:義。這108位好漢從陌生人走到一起,一起起義,可謂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。他們為兄弟兩肋插刀,我為他們身上的這種忠義精神而感動。
反觀我們社會上,有多少個人能夠做到“義”這個字?
義,可以說是正義。但這社會上還有多少正義的存在呢?許多的人眼睛都被金錢所蒙蔽。受賄賂的貪官,只是為了錢,正義在哪里?自己跌在街道上的老人,被好心人扶一把卻誣賴對方推他,只是為了錢,正義在哪里?
如今,這個社會上的正義感真是太少太少,人情太過涼薄。
現在的社會正義感太少了,我希望人們能把那僅存的正義感給守護好,并且能夠把這“義”一字給發揚光大。